我市把单向的“输血式”扶贫转变为提升内生动力的“造血式”扶贫,努力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,把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,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。
时下正值红薯苗移栽时节,在沙河市金农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红薯苗育苗基地里,一株株绿油油的红薯苗茎粗叶肥。工人们正在剪苗、分株、扎捆……农民们正在忙着选购,一派繁忙的景象。
金农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立江告诉我们,为了助力扶贫产业,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,他们合作社培育了脱毒红薯苗,为广大贫困户提供免费红薯苗,5月份已经陆续发放到贫困户手中,后期还将提供技术服务,让大家把红薯种好。
今年,金农合作社共培育扶贫红薯苗140000余株,涉及108个村,600余户贫困户。
在冀庄村村民张僧娥的地里,红薯苗长势良好,金农合作社的技术人员,专门来到田地里进行指导。张僧娥说:“这些红薯苗是免费发给我们的,技术人员还不断来地里给指导,我们心里暖暖的,挺高兴的,觉得越干越有奔头。”
近年来,我市不断提升“造血式”扶贫力度,把技术和服务送到田间地头,把文章写在大地上,努力把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,通过送技术、送服务,助力全市脱贫攻坚。
冀公网安备 13058202000139号
技术支持:邢台市网商软件开发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