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薯成了宝贝疙瘩
11月5日,在沙河市红薯收购现场,村民刘建旗举着一个重达4公斤的“红薯王”乐呵呵地说: “想不到咱这贫瘠沙土里的红薯疙瘩,竟成了老板们抢手的宝贝疙瘩!两块钱一公斤,价格不错,今年这些红薯至少能卖几千元,种红薯赛过出门打工!”
“红薯汤,红薯馍,离开红薯不能活”,是贫困时期农民生活的写照。如今在沙河金农农业专业合作社,这 “小红薯”为广大农户换来“大幸福”。
2006年,金农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创建。该协会党支部书记、会长赵立江说起成立的初衷,有些感慨:其实,当时就想将家乡贫瘠的沙荒地利用起来,开拓出一条以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和推广,带动农业产业化的路子,促使农民增产增收。
前几年,合作社要扩大红薯种植规模,却遇到了不小的阻力。虽说是传统产业,可村民们都嫌利润低,不愿意规模种植。面对这种状况,合作社想到通过培植红薯种植大户来带动周边农户的办法。刘存社是周庄办事处高庙村的村民,几年前,他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带头种了10亩“红香蕉、徐薯22”脱毒红薯,当年亩产达3000公斤,卖了5万多元。老刘种红薯发财的事实让村民们羡慕不已。几年来,在他的带动下,周边村的农户们掀起了种红薯的高潮。
看着农户种红薯的热情高涨,合作社又趁热打铁,拿出专项资金,从省农科院引进优良新品种,并开始育种育秧。目前,该合作社红薯总种植面积达到了上万亩,总产量3000万公斤。
引导、扶持、服务“三驾马车”并驾齐驱,带来了金农合作社红薯发展的“春天”。在短短几年时间里,红薯加工业突飞猛进,其中注册商标为“土行孙”和“婵玉”的黑红薯、黑粉条已打入上海、北京、石家庄的大超市。特色种植已发展到周边南和、永年、任县等周边县市,每年为农户提供上千万株各种脱毒红薯苗。
赵立江告诉记者,现在红薯产业每年可为周边农民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。
冀公网安备 13058202000139号
技术支持:邢台市网商软件开发有限公司